\"变阵!\"张骞通过玻璃电报镜向各军团发令,\"天镜骑分三路包抄,重点摧毁敌方祭司团。\"他看见己方死士操控的玻璃机甲在象群中如入无人之境,机械臂轻松掀翻战象,玻璃纤维刃口划开象甲如切黄油。
午后的阳光穿透硝烟,照在恒河岸边的临时医疗站。耿寿昌带着太学生们用玻璃注射器为受伤的身毒百姓注射疫苗,一位首陀罗老妇人颤抖着触摸他的玻璃护目镜:\"阿罗汉...真的是您派来的吗?\"她指向远处文庙废墟上临时搭建的玻璃照壁,\"光明神的镜子...还会亮吗?\"
耿寿昌眼眶发热,想起三日前反抗军焚烧文庙时,正是这些百姓冒死抢救下玻璃圣像:\"会亮的,\"他将一枚玻璃莲花挂坠塞到老妇人手中,\"等打完这一仗,我们会建更高的照壁,让恒河的每一滴水都映着文明的光。\"
黄昏时分,婆罗门大祭司的蛇杖终于断裂。他跪在满是玻璃碎片的战场上,看着张骞的战靴踏入视线:\"汉将...你赢了,\"他的声音带着绝望,\"但身毒的土地上,永远会有反抗的火种。\"
\"错了,\"张骞蹲下身,捡起一块刻着\"众生平等\"的玻璃砖残片,\"真正的火种,是让百姓不再因种姓流血,\"他指向正在重建的临时文庙,玻璃工匠们在月光下拼接照壁,\"当首陀罗的孩子能和婆罗门的孩子共读一本书时,反抗的火种自会熄灭。\"
夜风渐起,吹动医疗站的琉璃风铃。张骞站在恒河岸边,看着王猛指挥士兵清理战场,玻璃机甲的轮廓在夜色中如钢铁巨人般矗立。李明匆匆跑来,手中捧着染血的树皮纸:\"侯爷,反抗军密卷里发现熊渠旧部的密信,\"纸页上的大秦篆字与梵文并列,\"他们承诺提供青铜兵器,换取我们退兵。\"
张骞冷笑,将密信投入恒河:\"熊渠之流不懂,玻璃文明的扩张从不是靠兵器,\"他望向对岸正在亮起的玻璃灯,那是身毒百姓自发点燃的家用玻璃灯,\"是靠这些让黑夜变亮的光,让肚子变饱的粮,让心灵变明的书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