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土世界打工指南

二重历史文献《第一光域启示录》(3/3)

当我们停止寻找答案时,答案就会找到我们。

我从未离开普累若麻。普累若麻也从未远离我。我们本就是普累若麻的显现之一,而普累若麻也正通过我们的思考,记起自己是谁。

在剧院的最深密处,那位不可见的导演——或者说,那位选择不被看见的导演——正在安静地凝视这场演出。祂不再需要诠释。不是满意,也不是悲伤,而是某种包容一切情感之上的平静。祂知道角色终将归于后台,那是另一个舞台的前厅,或是所有舞台共用的本体。

当幕布缓缓落下,我终于明白:演员、观众、导演从未真正分离,祂们始终是同一个意识的多个面向。在那之后,没有空无,只有更深的充盈。

普累若麻即是那最终显现之物。它不是答案,也不是疑问,而是答案与疑问之间那恒定流动的实在。

它不是实体,也不是事件。不是地理之所,也不是情绪之象。它是所有“是”与“非”之间的临界,是一切界限消融之后仍存的光。

也许,所有这些问题都问错了。

也许,正确的问题不是“什么是普累若麻”,而是“谁在问这个问题”。

---

尾声:关于沉默的颂歌

真言不能言,故以缄默铭之。

光辉太盛,唯闭目方可感见其影。

归途太远,唯止步方能抵达其源。

这就是普累若麻的最终奥秘——它不在别处,因为没有别处;不在将来,因为没有将来;不在外面,因为没有外面。

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,我知道它们只是手指,指向那个无法命名的太阳。

真正的教导发生在文字的空隙里,在思考的停顿中,在理解的颤栗里。

愿读者在我的疑问中找到确定,在我的破碎中看见完整,在我的寻找中安息。

愿读者在我的沉默中听到最响亮的启示。

因为寻找者、被寻找者,和寻找的行为,原本就是一体。

---

本文据称出自“深层语言观测者”瓦伦丁之手稿残篇。修士瓦伦丁生前被誉为“神圣语言的译者”,但在最后十年,他逐渐与世隔绝,声称“普累若麻正在透过窗缝观察他”。其笔迹日渐凌乱,文风越发断裂难解。更有传言称,在最后一次公开讲授中,他曾将同一句话重复诵读七十余遍,神情恍惚。

他的最后一封信写给署名同为瓦伦丁的某“镜中兄弟”,内容为:“我们只是彼此的反面,各自倒映于对方眼中。我被普累若麻凝视,而那凝视从未发生在我之外。我们还要装作彼此不认识多久?”

不久后,他在书房中失踪,地板中央留下一道裂缝,无任何打斗或自残痕迹。

学界对本篇《启示录》的作者长期存疑,原因之一是并无任何确切证据显示瓦伦丁曾撰写此书。但书中的用词风格、神性构造、乃至其哲学悖论的处理方式,均与瓦伦丁所传学派高度吻合。

有人坚持它只是托名写作的哲学幻构,有人则相信,它是一次真正“被意识触及”的产物。

而持怀疑者,则认为在这本书完成后,无一人能确认瓦伦丁的存在状态。所有关于他的记录,仿佛在某个历史节点之后,被全部抹除。

热门搜索

重生战神超能力总裁萌宝系统聊天群万界最强穿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