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点就在午门前。
皇帝亲临现场,带着文武百官与民同庆,三日之内,灯火辉煌歌舞升平,让人流连忘返。
这是一项巨大的开销。
因为整个鳌山是由上万盏小彩灯做底座,小彩灯之上则是万紫千红的宫灯作为装饰,五彩斑斓的花灯在最顶端簇成“皇帝万岁”四个字样,熠熠生辉,十分耀眼。
官员和国民可以在其中任意穿梭游览,感受当时的盛况。
猜谜、吟诗、作赋、爆竹、焰火、礼乐、歌舞、祈愿……
反正就是一个热闹。
到了明朝中后期,为了达到更好的灯会效果,还特意引进西域等地的各种风格的花灯。
耗资巨甚,动辄需要花费十几万两白银。
总之,鳌山灯会的盛况,绝不亚于现代“春晚”。
像现代春晚一样,鳌山灯会也是明朝一年一度的常例。
但其规模的大小并无定制,全凭皇帝个人的嗜好和国家年成收入的好坏来决定。
到了嘉靖后期,由于他笃信斋醮,为了开炉炼丹的方便,他竟搬出乾清宫居住。别说大臣,就是皇后嫔妃都不肯见。
这样,本该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被他生生免掉了。
到了隆庆年代,因国库空虚财力不济,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,终因票子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,规模一小看得就不起劲儿,忽办忽停也没啥意思了。
再等到神宗登基,李太后有意恢复鳌山灯会。
但张居正认为财政拮据,皇帝应带头节俭,力谏不可。
李太后自然是依了他。
直到万历六年,朝廷入不敷出的状况才得以好转,太仓积银逐渐增多,加上万历皇帝这一年大婚在即,皇城里才举办了万历纪年以来的第一次灯会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