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,属下遵命。”池良俊笑着答应下来。
张太师走到东宫之外,正巧看见太子太傅楚江迎面而来,脸色也是不大好的样子。
瞧见张太师在,楚江连忙低头行礼,张太师摆了摆手,皱眉说道:“你去劝劝太子,南北合榜未必是好事,更别提今年……一个闹不好就是两边得罪,让天下士子对东宫心生不满,他是东宫,何必搅和到这种事情去。”
楚江却苦笑道:“何尝没有劝过,但殿下觉得这是陛下的信重,是个好机会。”
张太师一琢磨就明白过来,随着太子的年纪越来越大,手底下的几个弟弟都开始办公论绩,他却年复一年的待在宫毫无长处。
如今皇帝好不容易将科举大事交给太子,太子自然是乐颠颠的接过去,哪里会拒绝。
“到底是谁跟陛下提的主意让太子监考?”张太师问道。
楚江只能摇头说道:“打听不到,这几日也并未见过谁入宫面圣,也许是陛下突发想。”
两人对视一眼都是无语,毕竟当今突发想的事情多了去了,实在是无话可说。
皇帝神来一笔,不但让太子监考,这一次的考官人数圣旨达到了惊人的十八位。
要知道往年会试都是礼部主持,考官一般在八位左右,这一次皇帝大手一挥足足派出十八位考官,可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。
十八位考官,南方北方的官员对半分,翰林院不够其他来凑,不夸张的说一句,这一次科举若是出了什么问题,这一群考官都要为此负责获罪的话,大周朝的翰林院估计都得空了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皇帝这办法倒是也有效,这时候大家都在一条船上,除非有人舍得放弃这么多人手,拖拉许多世家下场,不然绝不会有人在其捣鬼。
一人捣乱大家受罪,相互之间还能起到监督的作用,这也是一个好办法。
皇帝是满意了,前来监考的考官们却心骂娘,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走进贡院,他们脸上风轻云淡,实际上嘴巴里头都是苦味儿。
唯一的例外大约就是池良俊了,他受太子所托主持此事,自觉与其他人并不相同,正是要大干一场的时候,走进门的时候精神抖擞,容光焕发。
太子监考,十八位南北官员共同主持会试的消息一传出去,京士子们也是津津乐道,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。
时间到了初九这一日,天还未亮,士子楼里头却灯火通明,刘掌柜一夜未睡,亲自让人蒸了状元糕赠予士子们,预祝他们蟾宫折桂。
和棠抓着状元糕三两口吃了,口说道:“味道还不错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