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圣孙武在《孙子兵法·用间》篇中,将间谍分为因间、内间、反间、生间、死间五种,即兵法五间。
唐人杜牧为五间之一的死间注解:‘吾间在敌,未知事情,我则诈立事迹,令吾间凭其诈迹,以输诚于敌,而得敌信也。
‘若我进取,与诈迹不同,间者不能脱,则为敌所杀,故曰死间。’
故而,担任死间之人,必须要将生死抛之脑后。
王猛献策离间计,挑拨慕容恪与周成、吕护之间的关系,但是洛阳的情况较为特殊。
经过桓熙与苻健的精耕细作,这里人烟稀少,百姓都躲进了城里,桓温无法通过民众来散播流言。
在这种情况下,也就必须用到死间。
众将义愤填膺,不少人甚至请求袭击洛阳,将周成擒来帅帐问罪。
可王万岁却在众人的惊愕之中,反手将钢刀刺进了自己的腹部。
“周成所言,应该不假,这只不过是桓温使的离间计罢了。”
“替他松绑。”
封裕见礼之后,对周成说道:
让他们不能齐心协力在洛阳城下作战,形成兵力上的压倒性优势。
但周成却摇头道:
“还请转告太原王,末将职责在身,不能出行。
腹部传来的绞痛使得王万岁面容扭曲,但他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,口中不断有血沫流出。
哨骑中,为首之人收起了弓箭,命人上前盘问,王万岁却只道是来求见周成,其余则闭口不答。
慕容恪与周成的会面,不在于说了什么,而在于周成出城之后,能够平安回到洛阳,这足以澄清彼此之间的误会。
周成听说有人冒险求见自己,也猜到定是桓温派来的使者。
一声大喝,铁制的箭头在月光下发散着幽冷的寒光。
此时,众将已经散去,慕容恪对慕容垂道:
历史上曾有两次著名的洛水之誓。
可别忘了,吕护之所以来到洛阳,就是因为慕容恪不放心让他留在河内郡,逼迫吕护离开了野王。
与此同时,吕护也在为这封桓温的来信而苦恼。
谁也不敢保证周成会不会趁机绑了慕容恪,向桓温投降。
王万岁就是桓温从军中招募的死士。
王万岁请求道:
燕国建立以后,慕容垂获封吴王,二人在正式场合,自然不能以阿干、阿奴称呼。
果不其然,慕容恪话音刚落,就有探子回报,原来今夜有人向金墉城nèi • shè入一箭,箭上绑着一封密信,已经被送到了吕护的手上。
毕竟司马懿的后人如今还好好的坐着江山,也没见他子孙断绝。
“桓温既然要使离间计,只怕也不会放过吕护。”
“周将军无需担忧,太原王愿以身家性命担保,绝对不会为难将军。”
慕容恪沉声道:
在与王猛商量过后,桓温分出五千关中州郡兵留在伊阙,看守后路。
第二次则是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,放过他的政敌曹爽,而曹爽也选择放弃抵抗,最终被司马懿夷灭三族。
就在吕护为此纠结的时候,慕容恪的记室参军封裕奉命来到了周成的府邸。
王万岁对此千恩万谢,别看他名字叫得响亮,实则贱命一条,世代牛马。
燕军大将贾坚忍不住道:
“桓温不过是牺牲一名死士,却使我们与周成相互猜疑,实在是好手段。”
由于已经搜过了身,并且正厅中又有侍卫保护,周成并没有拒绝,吩咐道:
慕容恪闻言,微微颔首。
“太原王知道这不过是桓温使的离间计,希望能与周将军开诚布公,请周将军出城一叙。
封裕愕然,最终双方不欢而散。
“太原王派人索要细作,而细作却在周成面前抢夺钢刀自裁,这种说法实在荒唐!
“依末将看来,周成分明就是在shā • rén灭口!”
亲卫们纷纷呼喊着,拔出了佩刀,正欲同王万岁搏斗。
他回头望了一夜南方,黑漆漆的,什么也看不清楚,在心中与父母妻儿道别,王万岁深吸一口气,不再小心谨慎的遮掩行迹,他也不出意料的被周成安排在城外巡视的哨骑发现。
王万岁死了,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有何目的,这般辛苦,莫非只是为了在周成面前自尽?
直到慕容恪派人前来索要楚国细作,周成才猛然醒悟,自己中计了。
慕容垂闻言颔首,如果在洛阳城下与桓温遭遇,既要与桓温交战,还得分心防着友军,这仗还怎么打。
只要击败了燕军,收取洛阳,金墉,不过是派遣一名使者而已。
吕护一时间心乱如麻,倒不是因为桓温的许诺,而是应该如何处置这封信。
慕容垂沉吟道:
夜色中,王万岁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洛阳城郊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