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艾自与桓熙分别后,星夜兼程,不敢懈怠。
如今银川城就在眼前,疲惫不堪的谢艾也望见了正在城门处等候的好友索遐。
“吁”
谢艾拽住了缰绳,翻身下马。
索遐已经迎了上来,他朗声笑道:
“子秀!你可让我好等呀!”
自有骑卒上前接过谢艾手中的缰绳,为他牵马。
军队靠近之后,谢艾、索遐赶忙迎了上去。
她与桓熙、桓济、阿满已经数年不曾见面。
索遐早已听说了凉州的消息,知道情况紧急,他宽慰道:
桓温见郗超提醒自己,他朗声笑道:
“老夫原本就没想让熙儿参与其中。”
但凡得令之人,无论是两次跟随桓熙出征的五千弓骑,还是初次受到征召的三千弓骑,无不积极响应,当天就与家人道别,牵着三匹马就往银川报到。
二人来到单于台,下达紧急征召令,让匈奴弓骑们在明天太阳落山之前,尽数赶到银川听用。
桓温无奈说道:
郗超一口答应下来,但也不忘提醒道:
“世子不能出兵策应,还请主公务必小心。”
司马兴男闻言笑道:
郗超却信心满满道:
黄昏时,桓温回到家中,就见司马兴男已经收拾好了行装,连同她自己的那份。
桓温深感忧虑道:
“凉州人心未附,熙儿恩义未施,却突逢天灾,也不知道凉州局势究竟怎样。”
“子秀,还请与我说实话,梁公是否因为凉州之事,而迁怒我等?”
那些假借张曜灵的名义,而发动叛乱的人,包括乞伏鲜卑、宋澄、刘肃、易揣、张玲以及西海郡太守在内,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罢了,谁又在乎张曜灵的生死。
在桓温看来,凉州生乱对于自己的北伐计划影响并不大。
在桓温看来,有能力在自己北伐期间,稳住荆州,又对他忠心无二的,只有郗超一人。
当然,这些都是往事了。
桓温颔首道:
“希望如此。”
谢艾欣然同意,二人坐上了回城的马车,直奔单于台。
“法先(索遐字),没时间寒暄了,主公不久将至,你我必须尽快召集匈奴弓骑,听候差遣!”
而当时正是王羲之离职,桓温正在为范汪力争江州刺史一职的关键时刻。
范汪不愿做桓温的江州刺史,却甘愿给朝廷当一郡太守。
“公主,老奴不是说过了吗,我是要北伐中原,光复旧都,不方便带着你同行。”
过去,桓温因为重用范汪,而与谢奕关系破裂,如今桓温也因为范汪的选择,对他心怀不满。
反而是他们这些一心为梁公出力的人,才是真正在保护张重华的子嗣。
不等二人行礼,桓熙便当先问道:
“是非曲直,梁公心中早有定论,此事与我等并无关联,梁公甚至都不曾迁怒西平公(张曜灵)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