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承认,谢艾有资格让自家主公耗费这么多的心思去拉拢。
桓熙已经知道谢艾因为自己进犯金城郡,而留在了榆中城。
索遐也曾在张重华病危之际,被唤去叮嘱后事,自然知道太王太后马氏矫诏,张重华实际是以谢艾担当托孤之任。
“是呀!福禄伯!此去断然没有生还的可能,以福禄伯之智,为何非要应诏!”
谢艾在将佐们的陪同之下,来到榆中城外,与他们依依惜别,正要坐上马车前往武威,却见远方有一骑奔来。
虽然他们兵微将寡,却并不害怕来势汹汹的晋军,因为他们的统帅是谢艾。
“至于攻打榆中,诸位无需再提,暂且与我静待时机。”
打得麻秋身败名裂,石虎不敢再向前凉动兵。
然而信使前脚刚走,张重华的死讯便传来了金城郡。
权翼为张重华的灵位献上三炷香,问谢艾道:
“不知福禄伯今后有何打算?”
众将也纷纷附和,宣泄着对谢艾的不满。
他长舒一口气,与身旁的权翼笑道:
“总算赶上了。”
权翼见谢艾拒绝,倍感失望,但还是提醒道:
“如今张祚执掌大权,将福禄伯视为眼中钉,肉中刺,迟早会想办法将你除去,还请福禄伯保重自己。”
此战,谢艾俘斩赵军一万三千多人,麻秋单骑逃回秦州,后方的数万后赵大军见状,不敢前进一步。
来人正是桓熙的谋主权翼。
谢艾闻言,动容不已,在将权翼送出榆中城时,他欲言又止,终究还是没有与权翼一同南下。
“只要福禄伯南下,让我家主公能够当面倾诉肺腑之言,无论结果如何,我家主公都愿意引兵退去,不与福禄伯为敌。”
毕竟谢艾曾经三次击败后赵。
“诸君听我号令!速速征召将士,守卫榆中!与我一同御敌!”
第一战,石虎以大将麻秋、王擢、孙伏都等进攻前凉,谢艾被张重华启用,面对数万赵军,谢艾请求张重华给他七千步骑,必能破贼。
众人都很不解,连他们都懂的道理,为何谢艾却想不明白。
见麾下诸将群情激愤,桓熙笑道:
“我素爱忠义之士,桓某知道,诸君之所以义愤填膺,是出于爱我的缘故,为我不值。
“福禄伯!晋军犯境,伱身为金城太守,怎可一走了之!莫非你是害怕了晋人,所以要丢下我们吗!”
因为那首《代福禄县伯拟节妇吟》的流传,世人都知道桓熙喜爱谢艾,求而不得。
将佐们离开后,桓熙对权翼感慨道:
众人听桓熙这般说,心里好受了许多,这才作罢。
张祚虽然愿意每年进献五千匹军马,但是对于桓熙来说,谢艾可不是这个价格。
众人反应过来,纷纷附和道:
“大丈夫有所为,有所不为,谢艾宁死,也不愿担上不忠不义之名!”
怎么招揽谢艾,权翼目前无计可施,但怎么除掉谢艾,权翼有的是办法,只是桓熙既然决定再等等,权翼也没有立即进言献计。
谢艾却以两万步骑迎战后赵十四万大军,先胜王擢,再败麻秋。
众人闻言,知道他已经抱有死志,无不叹息垂泪。
权翼回到狄道县,面见桓熙,惭愧道:
“身后无主,纵使留得性命,又将何为?不过是行尸走肉,徒具形骸罢了。
此次进军狄道,对于桓熙来说,也算故地重游。
谢艾闻知此事,肝肠寸断,他在榆中摆设灵堂,祭奠恩主。
张重华生前,谢艾就在感念他的知遇之恩,如今得知他对自己的信重,甚至让两个儿子父事自己,谢艾更是为此悲伤欲绝。
金城郡的治所并不在金城县(今甘肃兰州西北西固城),而在榆中县(今甘肃兰州榆中)。
如今桓熙驻军于狄道,张祚又如何不害怕谢艾引桓熙为援军,杀向武威。
桓熙闻言叹道:
许久,谢艾心中终于有了决定,他大声道:
遥想当初,他就是在这里大败张重华,一战奠定陇右此后数年的安宁。
权翼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,他道:
第二件事则是征召谢艾还朝,却不许谢艾领兵同行,只让他带着少数仆从回去武威。
况且,等自己征服了凉州,凉州的军马不全都是他的,何苦再劳张祚每年进献。
下一章在晚上十二点前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