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关。
一名锦衣卫抹了把额头渗出的汗水,抬头看着天边第一抹晨曦映照下黑黝黝犹如猛兽蛰伏的巍峨雄关。
不多时,随着阳光破开云层,金色的光芒从天际照射在明朝书法家萧显所写的“天下第一关”的匾额上。
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山海关了。
此关建于洪武十四年,依山势而建。
山海关城以城为关,周长约4千米,城高14米,厚7米,有四座主要城门,东门为“镇东门”,上有“天下第一关”匾额,西门为“迎恩门”,南门为“望洋门”,北门为“威远门”。
关内包括箭楼、靖边楼、牧营楼、临闾楼、瓮城以及一千多米与长城相连的部分。
素有“边郡之咽喉,京师之保障”之称。
正是这座雄关,挡住了辽地的满清建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,城墙上的各种火器,红衣大炮,更是满清骑兵最大的噩梦,依山势而建的雄厚关城更是让满清八旗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。
每次建奴入关抢掠,都选择绕开山海关,从其他地方攻入大明境内,劫掠一番再绕回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