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首语
《工部厂库》载:\"凡窑作器物,必书工匠姓名、窑位年月,以备查验。\"然萧氏官窑之砖,不书匠人之名,只刻北斗之纹;城西砖窑之火,不烧城垣之砖,却铸弩箭之模。当谢渊踏碎窑口封土,见废弃模具与匠人地砖暗纹相合,握图纸的焦尸指向二十年前的水路密线——这不是普通的窑火灼痕,而是贪腐者用匠人骨血在历史窑墙上烙下的罪证。
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
永熙三年四月廿五,戌时三刻。城西砖窑的荒草在夜风中簌簌作响,谢渊踩着及膝野草,腰间寒梅玉佩与父亲遗留的青铜钥匙相碰,发出细碎清响。窑口封土上的北斗纹暗记犹新,与珊瑚笔架暗格、太府寺密令的标记完全一致。
\"大人,窑顶有青烟,\"书童福生低声提醒,\"怕是刚熄的窑火。\"谢渊借月光望去,窑壁裂缝里渗出的火星,映出半截断砖——砖底七道砂眼呈北斗状分布,与陈大柱冒死送来的地砖暗纹分毫不差。
撬开封土的瞬间,一股焦臭扑面而来。窑室内码放的废弃模具层层叠叠,每具模具的承力点都刻着\"丙巳\"二字,砂眼位置与《吴越兵器谱》中穿云弩模具的气孔严丝合缝。谢渊的指尖抚过模具凹槽,触感与地砖暗纹完全相同,忽然想起周勉老臣的话:\"萧氏官窑的砖模,十块里倒有三块是弩箭胚子。\"
亥时初刻,窑角传来福生的闷哼。谢渊提灯望去,窑主尸体蜷缩在模具堆中,右手攥着半幅烧剩的图纸,左手掌心刻着深可见骨的\"萧\"字——正是萧氏官窑的火印。
\"大人,图纸上是萧氏官窑到越州港的水路,\"福生的声音在发抖,\"暗线经过的'丙巳位',正是私兵暗堡的坐标。\"谢渊小心展开残图,图角残章显形:\"砖模即兵符\"五字,笔锋带着焦痕,却与父亲残图上的字迹如出一辙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