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首语
《论语?季氏》云:\"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\"当谢渊策论如惊雷破雾,震碎贪腐者的太平迷梦,太府寺内的权臣显贵便如触须被灼的巨蟒,于阴湿处吐信示威。王尚书捏碎的不只是茶盏,更是二十年经营的贪腐网络;他部署的查抄令,亦非止于* ,而是妄图绞杀天下人的悠悠之口。且看青史之上,邪不压正,从来不是书生空想,而是无数如谢渊者以血墨相争的必然。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
永熙二年九月初七,戌初刻。太府寺后堂烛影摇红,青玉案上的狻猊香炉吐着龙涎香,却掩不住室内凝滞的杀机。王崇年盯着案头《工部革新十策》抄本,指节碾过\"激变商民案实为构陷\"的朱批,忽听得\"咔嚓\"一声,羊脂玉茶盏在掌心碎成齑粉。
\"大人!\"贴身幕僚陆明远慌忙扶住他颤抖的手腕,见血珠混着茶水渗进策论纸页,将\"太府寺右曹郎中王崇年主理\"的字句染得猩红。王崇年却恍若未觉,目光落在抄本末章的\"贪腐连坐法\"上——那条款分明是对着他的项上人头而来。
他忽然开口,声音像生锈的门轴,\"萧烈殿下让我们在商民诉状里掺私盐案底,嫁祸谢承宗。如今这小子竟从元兴十七年的海塘砖里翻出窑口印记......\"他猛然抬头,眼中闪过狠厉,\"去告诉扬州砖窑的王九,把当年的窑籍全部烧毁,再派人盯着老石匠的家人——若敢多嘴,就送去越州当苦力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