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文焕的目光在\"襄王私军\"四字上顿住,扳指\"当啷\"落在砖模上:\"谢大人是在查砖价,还是在查藩王?\"他忽然起身,官服袖口滑落至肘,整条小臂的北斗纹刺青在晨光中狰狞毕露,\"元兴帝在位时便有规矩,萧氏官窑的砖事,轮不到清流党指手画脚。\"
巳时初刻,谢渊的狼毫在密奏上悬停三息,终于落下:\"工部侍郎何文焕,身有北斗纹刺青,与太府寺私兵标记一致,且力保萧氏官窑砖价......\"墨汁在\"刺青\"二字上晕开,他忽然想起父亲血书:\"凡太府寺私兵,必刺北斗于臂,以断退路。\"
\"大人,\"书童福生捧着《玄夜卫刑案录》,声音发颤,\"北斗纹刺青者,皆隶襄王私军‘摇光营’,元兴二十年海塘案的灭口令,正是此营所下。\"谢渊对照案录附图,发现何文焕小臂的刺青缺了摇光星——那是私军头领的特殊标记。
未时初刻,周勉老臣的密信经暗格送达,附页夹着元兴朝《私军编制表》:\"摇光营士卒三千,皆藏于萧氏官窑砖窑,砖价浮冒银正是其饷银。\"谢渊望着舆图上的暗堡分布,终于明白为何二十年前的查案会被定性为\"激变藩王\"。
片尾
申时初刻,谢渊独自站在值房,将何文焕的刺青拓片与珊瑚笔架暗格、模具火漆印重叠。三者的北斗纹缺口完全吻合,形成襄王封地的地理坐标——原来每个私兵头领的刺青,都是砖窑暗堡的活地图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