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渊的指尖在\"三成\"二字上停顿,想起周勉老臣的话:\"太府寺分赃向按‘北斗三七例’,三成充公,七成入私。\"而这道密令,竟将\"七成\"明目张胆地分为三份,每份都沾着匠人血债。
巳时初刻,谢渊将密令与《太府寺银库流水账》并置,发现每笔浮冒银的流向都严丝合缝:右曹郎中李邦彦的进项记录,恰是密令中的\"三成\"数额;越州鸿远号的汇单底联,附言处都画着极小的珊瑚枝——与笔架纹路一致。
\"大人请看,\"福生递来《玄夜卫缉私档案》,\"元兴二十年冬,越州商船被扣,船上砖箱暗藏弩箭部件,箱底火漆印与笔架暗格完全相同。\"谢渊对照档案附图,弩箭编号的排列方式,正是密令中提及的\"北斗数\"。
未时初刻,致仕的刑部侍郎陈懋来访,袖中掏出半幅残令:\"这是泰昌帝当年追查的私铸调令,\"残令边缘的焦痕与密令如出一辙,\"火漆印的缺口,代表北斗第七星‘摇光’,正是襄王封地的方位。\"
片尾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