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桢记

第35章 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(2/3)

\"折耗银两万七千两,实发工食银八千一百两......\"狼毫笔尖在账册上洇开墨渍,谢渊的瞳孔骤然收缩。七成的差额比例,与父亲当年血书中的\"工食银十扣其七\"完全一致,而每个差额数字旁,五短一长的纹路如毒蛇信子,正是太府寺私兵的专属标记。

镇纸压到账册夹层时,细微的纸页摩擦声让谢渊屏息。抽出的残页上,褪色的墨线勾勒出萧氏官窑与越州港的位置,北斗连线穿过长江,旁注小字经月光折射,竟显出血印般的暗红:\"每扣工食银七钱,可铸越州穿云弩一支。\"那是父亲特有的\"金错刀\"笔法,笔锋转折处,仿佛还带着诏狱中的血腥气。

卯时初刻,雨丝斜打窗纸。谢渊取出父亲遗留的青铜放大镜,镜面上的寒梅纹与账册暗记相映成趣。北斗纹的每个星点里,细沙混着朱砂的颗粒清晰可见——这是太府寺在元兴朝特制的防篡改印泥,当年父亲正是通过这种印泥,识破了私盐案的调包计。

\"谁在里面?\"木门敲击声惊落梁上积尘。谢渊迅速将账册卷入腰带,松明子熄灭前的刹那,他瞥见灯笼光影里,巡夜小吏靴底的水迹泛着异样光泽——春雨中竟混着龙涎香,与李邦彦宴客时的气味分毫不差。

片尾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热门搜索

重生战神超能力总裁萌宝系统聊天群万界最强穿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