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首语
《周易?系辞上》云:\"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\"谢渊身处危局,非仅一人之勇可破,更赖志同道合者携手共进。太学师生冒死传抄、致仕老臣献出家珍、匠人百姓甘为耳目,此等义举,恰如寒梅映雪,单枝独秀不如千树同开。且看清流聚首,如何在贪腐织就的罗网中,缝补出一片朗朗晴空。
乔木生夏水,百舸集洲沚
永熙二年九月十一,丑时三刻。太学崇文阁顶,陆凯借着月光展开《太府寺贪腐证据辑录》,案头摆着十二份匠人血书、五张砖窑账册抄本,以及半幅从玄夜卫缇骑处拓印的北斗纹腰牌。阁外秋风呼啸,却掩不住楼下生员们熬夜抄录策论的沙沙声——他们将策论要点编成年谣,准备次日在市集传唱。
\"先生,扬州传来密信!\"太学生郑辰捧着浸透雨水的油纸包,内装萧氏官窑未及销毁的《砖纹模具清单》,\"窑工们说,每个模具底部都刻着北斗纹,与玄夜卫腰牌一致......\"他忽然指着清单角落,\"这里还有泰昌帝当年的朱批:'模具形制依《大吴律》,敢私改者斩。'\"
与此同时,退休刑部侍郎周勉的马车停在西城破庙。这位曾参与元兴朝海塘案的老臣,正将最后一箱《物料实耗单》副本交给谢府老仆:\"告诉谢公子,这些账册每本都盖着当年太子府的印信,足以证明太府寺私扣的工食银,最终都进了越州的兵器作坊。\"他望着庙中剥落的泰昌帝画像,忽然老泪纵横,\"二十年了,老臣终于能为谢侍御洗冤......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