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海晏:嬴傒复辟记

第12章 显微镜下的土壤秘密(1/2)

咸阳城的暮春带着料峭寒意,嬴傒蜷缩在嬴府地窖的石台前,指尖捏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玻璃碎片。这是他第七次烧制玻璃的失败品,却因杂质分布不均,意外呈现出微妙的弧度。牛脂烛的光在碎片上跳荡,映出他眼下浓重的青黑——他已在此处枯坐三日,腰间的革带上还沾着未干的烧碱痕迹。

“公子,该用膳了。”陈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铁甲蹭过石壁的声响惊飞了墙角的蟋蟀。嬴傒没有回头,目光死死盯着玻璃碎片:“把竹筒里的金刚砂再筛一遍,粗粒留着磨箭头,细粉给我。”死士首领默然点头,伸手拨弄石台上的陶碗,碗里混着清水与细砂,正发出沙沙的研磨声。

制作显微镜的念头源于一次偶然。三日前,他在改良玻璃时,发现两片不同曲率的玻璃叠合后,能将蚂蚁的触须放大至肉眼可见。这个发现让他心跳如擂鼓,当即决定复刻现代光学显微镜。然而最大的难题在于——秦朝没有精确研磨镜片的工具,更没有“焦距”“折射率”的理论支撑。

“陈武,你看这光斑。”嬴傒突然开口,将玻璃碎片举至烛火前。光线穿过碎片,在石壁上投出一个模糊的亮斑,边缘泛着七彩光晕,“若能让光斑再缩小十倍,就能看清土中的虫蚁。”陈武皱眉凑近,只看见一片晃动的光影:“公子是说,这玻璃能当‘天镜’使?”

“天镜不敢说,看土坷垃足够。”嬴傒将碎片浸入水中,用指尖打磨边缘,“去把望楼司送来的密报取来——对,就压在《商君书》底下。”陈武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:那些密报的竹简表皮光滑,正可作研磨垫板。

当第七片镜片磨制完成时,嬴傒的指尖已布满血泡。他将两片玻璃分别固定在竹制镜筒两端,前者厚如指甲(物镜),后者薄似蝉翼(目镜),中间用牛皮绳缠绕固定。凑近目镜的瞬间,他眼前突然炸开一片模糊的光影——成功了!

“拿土壤来!”他急促地说。陈武递过一个陶瓶,里面装着从咸阳北郊采集的黑色腐土。嬴傒用竹针挑出一丁点,放在自制的载玻片(薄云母片)上,透过镜筒望去,视野里竟浮现出无数* 的白点。那些比针尖还小的生物或聚成球,或摆尾游走,在腐殖质的缝隙间穿梭如鱼。

“这是......”陈武惊得后退半步,手按剑柄。嬴傒却笑了,声音里带着颤抖:“这是地力之神。它们吃枯叶、吞粪便,再把养分吐给庄稼,比一百个农夫犁地都管用。”他抓起炭笔,在羊皮纸上勾勒出杆状、球状的微生物轮廓,旁边标注“腐虫”二字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热门搜索

重生战神超能力总裁萌宝系统聊天群万界最强穿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