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柱子哥,等你得空了领我去我家那块地转转。”
李二柱道:“你家那块地肥种啥都出粮食,便是梁河水干,你家的地一亩地还出了七十斤粮呢,要不那赵铁匠能蹦高讹你的地?”
“那再看看吧……”
谢宁起的太早,清早又对着灶火看了一大半的真题,那本院试真题,是由一名叫吴俊源的举人,在去年乾元二十三年所作,真题的扉页上还印着那吴俊源的生平,也就是个人简历。
吴俊源在家乡本地,院士、乡试均拔得头筹,是妥妥的解元学霸。
这个时代还没像现代那样,有不少大神作家,憋不出东西找一些抢手代笔,尤其是科举文章,是实打实考校功底实力的,别的不说,单凭这位吴解元连进士那关还没过呢,就已经注书卖题,可见其人对自己的文韬得多有信心。
牛车吱嘎吱嘎地走。
谢宁也不嫌冷,坐在牛车上按照真题里圈定的礼记重点范围,开始反复背诵。
李二柱听着车辙的声响与谢宁温润的读书声融合在一起,挥一挥鞭子,觉得心里喜滋滋的,打算以后再辛苦些,多挣点钱让他家小石头也去读书做学问。
因为今日是云州成南面几个县统一买粮种子的日子,城门口人、车都很多,谢宁他们还排了一会队才进了城。
“谢宁,我等你一会,咱一起去买粮种子,卖粮食种的和秋天收粮税的一批人,正好你也来看看!”
“成,那咱一起去,先把车子停药铺后院吧,我怕到时候人多堵里面。”
“行!”
谢宁跳下牛车,朝正在打扫的药童喊道:“二苗,帮个忙,忙我哥把牛车赶到后院去!”
清早的药铺人影叠重得堪比初一、十五的寺庙,最近城里刮起一阵风,说济源堂药铺来了个小神医,把快死了的毒瘾病人治好了不说,还研制出了拔出身体血毒的拔毒药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