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统十一年,正月十八。
“王振,那几个臣子,可有处理?”
“回爷爷,事已办妥。”
朱祁镇淡淡的点头。
两人提到的几位臣子,俱是先前朝堂哭丧之人。
朱祁镇对于那群不听话的臣子,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。
王振,就是他最好的一把刀。
先前关于杨稷之事,那时候朝堂有几个显眼包,在那里哭得稀里哗啦,一直说着“杨首辅,臣等对不住你”这种话。
朱祁镇听了心烦,最终一挥衣袖离开,只留下一句“不必覆奏”。
当时哭丧的臣子大约有七八人,稍微有点职位的,他没有动,也不敢动。
于是,赐权让王振掌管东厂、锦衣卫,对那几个臣子进行血洗。
“先斩后奏,皇权特许”,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后来,朱祁镇一高兴,便大加赏赐(司礼太监)王振,并授予王振的侄子王林,锦衣卫指挥佥事。
以及太监钱僧保的侄子钱亮、高让的侄子高玉、曹吉祥的弟弟曹整、蔡忠的侄子蔡革副,四人皆为锦衣卫千户。
仅仅是大范围赐职,倒还好,关键是,朱祁镇竟然让这群太监的亲戚可以世袭官职?
大明的宦官世袭官职,从正统十一年开始。
前有明宣宗设立内书堂,让宦官从此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。
后有明英宗立宦官世袭,进一步加强宦官的权势地位。
大明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呼风唤雨的太监,可能它们的权势不如汉唐,但是它们的文化水平,绝对是历朝历代的巅峰。
这两父子,真的会玩,不好评价。
......
由于“三杨”死了两个,只剩下一个年老体衰的杨溥。
再加上没有了张太皇太后的束缚,朱祁镇逐渐掌控皇权。
他最信得过之人,便是王振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