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暹便提起:“大都督,如今律法仍在修议,但撰修国史亦是重事,大王与世子,您们父子二人的霸王功业,都需要记载下来,才是啊!”
高澄边走边说道:“崔暹,格律尚且未有定论,你还想着修国史不成?我亦觉得精力疲惫,但看你倒是精力无限啊!”
崔暹笑着摇了摇头说道:“大都督,非我要领此职也!”
高澄听了,随即问道:“那崔暹,你欲荐何人撰修国史?”
崔暹回道:“非魏收不可!”
“魏收?”想到他在晋阳并不受父亲高欢待见,甚至挨过父亲鞭打,一时笑了起来。
“既然他为三才之一,又是崔暹你举荐,那明日我便奏请陛下,任魏收为兼散骑常侍,修撰国史。”
崔暹随即拜谢道:“崔暹代收,谢过大都督。”
“这都是小事,走吧!”随后两人出了皇宫,上了马车。
不久之后,邺城新的宫殿建成,皇帝元善见下令大赦天下,并改年号为“兴和”。
而高澄又喜得一子,取名高孝珩,而冯翊公主元仲华亦怀有身孕,可谓是双喜临门。
而今日朝堂上又讨论起出使梁国的使者该委派谁去。
因去年派出的散骑常侍郑伯猷,梁武帝是让领军将军臧盾接待应酬,未让梁国的王侯接待。
所以东魏群臣都因此而贬责郑伯猷,故而今年的出使团队,便要想出能媲美昔日李谐之人。
一时众人议论纷纷,此时回到散骑常侍魏收便自己站出来说道:
“陛下,微臣愿往出使梁国,还请陛下恩准!”
高澄微微侧身对崔暹小声说道:“魏收与子升,子才被称北地三才,崔暹,能不能说出,其中谁高谁低?”
崔暹随即小声说道:
“大都督,他们三人文笔各有特色
刑子才文风典雅,辞藻考究,其文风雅韵不凡;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