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林浩的手臂却差点裂开,实在是太费力了。
用麻绳作为弓弦,尤其是在大磅数的情况下,弓弦是很容易磨损的。
林浩大致推断,差不多五十箭左右,麻绳弓弦就可能撑不住。
所以他打算多做几条弓弦,好随时替换。
不要小看弓弦磨损的危害,有句老话说的好,叫断弓打死牛。
做好了弓弦,林浩又开始做箭支。
因为没有羽毛,林浩只能用韧性好的植物叶片替代。
如果这支箭只是射一次的话,植物叶片也勉强能承受住。
当然,制作无羽箭也不是不行,只是这种箭支稳定性差,尤其是在有风的情况下。
林浩尽量把箭支做的粗些,因为这把弓的磅数有些大,箭支太轻的话会加快弓的损毁。
不过箭支直径变大,也就意味着穿透性变低,所以林浩打算有时间去找找毒箭木,也就是见血封喉树,给箭支淬毒。
没有铁质的箭头,林浩只能将箭支的前端在火中煅烧,碳化后再磨尖。
这几乎是最原始的弓箭制造方法了。
因为选材不好的缘故,哪怕在火中不断校正,箭杆也并非是笔直的,这对于一个精度射手来说简直不能忍。
但林浩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。
只能期待狩猎时运气爆棚。
这也是为什么原始社会都是集体狩猎的缘故,大家同时攻击同一只猎物,容错率会提高。
林浩没有制作箭袋。
他不知道古代的箭袋有什么门道,但单就现代箭袋的话,是极不适合在奔跑运动中作战的。
林浩打算在左手握着弓把的同时,也握着箭支,这样还能够提高箭速。
只是这样的话,注定林浩就不能携带更多的箭支,尤其是他的箭还很粗。
试了下,最多携带五支箭,超过了就会影响到射箭。
默默看着眼前的配置,林浩心中下定了决心,以后出门一定要带把好弓好箭!
这种纯粹靠运气和状态的狩猎,他真的不想再经历了。
如果不是伏击而是遭遇战,遇到一头猛兽时,林浩觉得自己的存活率不会超过三成。
但探索岛屿是必须要去做的,狩猎也是必须的。
暴雨接连下了两天。
林浩和刘俊伟吃光了所有食物,包括那一篓用来做香料的蒌叶。
不得已,两人只能冒着大雨分头去查看自己的陷阱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